摘要:很多企業熱衷于談論大數據,卻忽視企業內部的基礎數據管理和內部管理團隊的數據思維訓練。不重視數據,就不會有數據;沒有數據、也沒有具備數據思維的管理團隊,大數據跟你的企業就不會有任何關系。
目前關于大數據的討論都還停留在概念的層面,且對大數據的定義本身都存在各種各樣的理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無論是大數據還是小數據還是微數據,作用都越來越大,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管理決策,而且數據技術的應用水平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綜合實力。
管理學上對企業定義為“以贏利為目的的組織”—這句話會在本書中多次重復以示強調—意思是通過充分利用公司的內外部資源,將資源轉換,實現增值,從而贏利。就像一個黑匣子,將資源輸入黑匣子,在黑匣子內部實現資源的轉換,包括生產資料本身的轉換,勞動資料轉入生產資料,知識或者技術轉入生產資料等,黑匣子輸出產品或者服務等形式的成果資源給客戶,從而實現了資源轉換后的增值,企業所獲得的贏利就是這些資源的投入和產出之間差異的稅后部分。
用數據發現浪費
企業是靠人、財、物和信息等資源構成的,企業的贏利也是通過人財物和信息等資源的轉換帶來的增值效益獲得的。如果在人、財、物和信息等方面有浪費,產出必然減少,增值效應就會被弱化。那么通過數據分析就可以從人、財、物和信息等資源的浪費視角來優化資源,從而讓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提高產出量,實現贏利。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有兩個關鍵點需要考量。
一種浪費稱做顯性浪費,即看得見的浪費。假如生產 100 公斤的 C,需要 60 公斤的 A 和 40 公斤的 B,在實際生產 100 公斤 C 的時候,使用了 65 公斤的 A 和 42公斤的B,有7公斤的浪費,包括5公斤的A和2公斤的B。這種浪費就叫作顯性浪費,是可以看得見的浪費。這種浪費可以通過工廠的廢棄物品處理、生產線的副產品或者其他的可見物料來衡量。
另一種浪費稱做隱性浪費,即看不見的浪費。這種浪費是由于未能物盡其用導致的。
用數據激勵員工
用數據量化工作結果能夠更加有效地將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從而避免員工去做一些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都在量化公司的考核,無論是推行平衡計分卡還是使用常規的 KPI,越能夠做到量化,越能夠彰顯公平。而量化的相關指標如果能夠緊密地跟公司所追求的結果結合在一起,則考核和對應的激勵就跟公司的目標一致了。
用數據去招聘和培養優秀人才
企業的贏利需要資源的轉化來完成,而驅動這個轉化過程的是企業的員工。所以,有企業說,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高于其他資源的資源,因為人力資源會使用其他資源來完成企業資源的轉化,是驅動其他資源轉化的資源。人力資源的差異直接決定著企業對資源的使用和轉化效率。
通過數據,可以幫助人力資源部門在篩選人才時,能夠使用科學的方法來篩選,從而讓企業的人力資源優于其他競爭對手企業的人力資源,提高自身優勢。在同質化的行業中,技術并不形成企業關鍵競爭的壁壘,因為企業間的差異往往是人力資源的差異。所以,在這類行業中,企業會把招聘、培養和使用優秀人才作為自己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舉措。
用數據優化資源配置
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必然帶來不同的產出,資源配置的方法也體現著企業采用的不同的經營模式。比如自主品牌經營者肯定會在自身品牌上不斷投入,其營銷成本占比相對較高;一個 OEM 廠家更關注工廠生產效率,會將更多的資源投放到生產管理上。在不同的營銷模式下,企業對各種資源的投入肯定不同,直銷的公司更注重對業務人員的培訓,因為他們采用的是人海戰術的“推(PUSH)”銷,而靠品牌營銷的企業更注重選擇合適的品牌代言人,通過“海陸空”的方式來投放廣告,吸引消費者主動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或服務,這種模式是“拉(PULL)”銷。模式的不同,必然造成對資源投入的不同。
用數據改善內部管理
數據是企業內外部各種資源和資源活動的記錄,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分析資源活動的有效性,從而總結出最有效的活動方式和方法,進一步優化公司的內部管理,提高內部資源配置效率和轉化效率,讓企業經營和管理活動更加有效。通過對人力資源效能數據的分析,探尋人力效能產出的規律,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合理配備更優秀的人力資源,從而提升企業人效。定期的人效分析給出在不同的投入產出條件下最優的人力資源配置。通過對員工基本信息表的數據分析,就能夠看到公司人力的結構配比情況,包括橫向的職能配備情況和縱向的不同層級的人員配備情況。
用數據提升客戶體驗
客戶數據用來描述客戶的畫像、客戶的行為習慣以及需求。通過對客戶未被滿足的需求的描述,企業可以改進產品和服務,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從而引發客戶的重復消費和再次購買,包括購買附加物。
客戶數據是企業的關鍵數據之一,通過客戶數據就能夠分析客戶的消費行為,對客戶需求進行深度研究,設計或者改進產品或服務,提升客戶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并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改進管理流程�?蛻魯祿瞧髽I經營和管理達到一定規模之后必須研究的數據。
用數據指導研發,發現市場機會
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通過分析數據,發現客戶未被滿足的需求,從而可以創造出滿足客戶需求的機會,發現新的市場機會。
寶潔公司在這方面是高手。寶潔公司每年花費大量的研究經費來研究消費者的需求,特別是消費者未被滿足的需求,然后投入研發經費去開發新的產品,哪怕是細微的需求,也可以成為新的產品研究方向。
寶潔公司在研究消費者洗衣服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消費者喜歡夏天穿白色衣服,但白色衣服被洗過多次之后就會變黃,這是消費者的一個困擾。于是寶潔公司的研發人員發現了通過將藍色與黃色中和,從而讓衣服變白的原理,在洗衣粉中加入藍色粒子,使得洗完的衣服更加靚麗。這個想法是在對印度消費者進行調研的時候發現的,因為印度消費者在洗白色衣物的時候,喜歡在水里添加幾滴藍色的墨水。
后來在研究中國消費者的時候,寶潔公司發現中國的消費者特別喜歡在洗白色衣服的時候添加幾滴 84 消毒液,但這種做法需要謹慎操作,因為一旦消毒液濃度過高,容易把衣服漂出斑點。后來寶潔公司在洗衣粉配方中加入了具有漂白成分的一種化學物質,不使用的時候不產生雙氧水,但融入水的時候會釋放出雙氧水的成分,且濃度相對均勻,不燒傷衣物。這些創新都是來自對消費者需求的研究,利用了消費者的智慧。